經過兩年多的開發研究,至5月31日,江漢油田承擔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涪陵頁巖氣開發示范工程”下設的環保課題——涪陵頁巖氣綠色開發技術示范基本完成了階段性任務。
油田為此項科技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截止目前進行野外環境采樣與分析428次、室內研究152批次、標準與規范研究4項、研制裝置2臺套、現場試驗運行6000小時。目前,已經確立并實施了示范區生態健康建設標準;鉆屑固廢無害化處理達到100% ;建立了新型頁巖氣產出水濃縮液的處理處置工藝等,初步構建了復雜山地環境條件下頁巖氣綠色開發技術體系。主要成果有兩項:一是率先構建了頁巖氣開發環境管理、風險評價與防控體系;二是建立了涪陵頁巖氣開發污染物高效處理處置技術。
據悉,頁巖氣開發環境管理、風險評價與防控體系首先是在示范區生態系統狀況調查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國家、重慶市以及中石化相關環境法規及屬地生態功能區劃等,確立了示范區生態健康建設環境標準,形成了涪陵頁巖氣田環境管理技術體系,確保示范區環保工作行業領先。
其次針對鉆井、試氣、采氣等頁巖氣開發主要過程,建立頁巖氣環境風險源等級清單,編制了《中石化涪陵頁巖氣勘探開發有限公司環境風險評估報告》、《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指導手冊》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組織了多次演練。
涪陵頁巖氣開發污染物高效處理處置技術主要有三項處理方法。一是油基鉆屑熱解無害化處理。通過差熱-熱重分析方法研究了油基鉆屑熱解機理,采用非均相固相反應-多重掃描速率法建立油基鉆屑熱解動力學方程,明確了熱解工藝的主要影響因子。確立了“真空-臥式爐” 和“氮氣-立式爐”2套油基鉆屑熱解達標處理技術及工藝參數,建立了2套實驗室小試裝置,熱解灰渣石油類最低含量為0.039%,遠低于國家標準規定的0.3%。
二是頁巖氣產出水處理研究。即依據頁巖氣產出水高含鹽、高COD、難降解的特點,集成了產出水高效處理工藝。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A水平, 處理過程產生的反滲透濃縮液得到資源化利用。
三是土壤修復技術。通過開展受油基泥漿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模擬試驗,篩選分離出了高效降解油基泥漿中典型多環芳烴的功能菌種3種,具有微生物環境適應性強、處理成本低、有機物降解效率高的顯著技術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