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頁巖油地質儲量7643億立方米,成為僅次于美國、加拿大后的第三大頁巖油國。”10月11日,國土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主任張大偉在上海召開的一個國際頁巖氣論壇上表示。
據了解,截至10月11日,中石化旗下涪陵頁巖氣田中國首口實現商業開發的頁巖氣井——焦頁1HF井累計安全生產頁巖氣1770天,累計產氣突破1億方,是國內生產時間最長的頁巖氣井,也是中國成為僅次于美國、加拿大后的第三大頁巖油國的重要成果。
但張大偉坦言,在石油央企快速發展的同時,地方企業和民企在頁巖油氣方面的發展令人擔心,“有些區塊經濟性不高,很多項目處于虧損狀態。”
對此說法,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張有生等專家都表示認同。
上述專家認為,目前國家正在進行供給側改革,如何增加頁巖氣等天然氣的消費是重要改革方面,然而這對很多剛剛進入頁巖氣產業的企業來說,就不是一個好消息。
“很多民企剛剛進入頁巖氣產業,其成本必然很高,需要一個合適的市場環境,但是國家希望通過天然氣價格的改革和價格下降,讓更多的企業和居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這是一個很艱難的選擇。”有石油央企專家說。
更重要的是,目前國際天然氣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長期存在,這意味著國內天然氣價格將長期維持,甚至還有進一步下降的可能,這些地方企業和民企面臨抉擇。
“目前國家發改委已經出臺了很多改革措施,但是能源價格改革還沒有出臺,顯示了能源價格改革的難度。”張有生坦言道。
兩難的選擇
國家發改委網站運行快報統計,8月份天然氣產量11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2%;天然氣進口量77億立方米,增長58.3%;天然氣消費量181億立方米,增長30.4%。而1-8月,天然氣產量97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8%,天然氣進口量570億立方米,增長24.8%;天然氣消費量1504億立方米,增長17.8%。
這讓中國天然氣產業的人都很興奮。
張大偉表示,2016年中國頁巖氣產量達到78.82億立方米,預計2017年產量達到100億立方米。“我國頁巖氣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力爭實現產量300億立方米,2030年實現產量800億到1000億立方米。目前來看,我國頁巖氣的產量目標可以實現,甚至偏保守。”
他表示,國土部正在向國務院申報天然氣水合物新礦種,組織編制《天然氣水合物勘查規范》。隨著頁巖氣、水合物和干熱巖等新的能源產品發展,中國非常規能源發展獲得多項重大突破。
但是張有生等專家坦言,2020年頁巖氣3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消費目標是經過各方面專家討論的結果,最重要的是,未來民營企業天然氣和頁巖氣產量是否有經濟性。
那位石油央企專家透露,中石化涪陵頁巖氣田已經進行多年了,其規模性與經驗都已經很豐富了,而地方企業和民企是白手起家,因此完全無法與石油央企競爭。
更重要的是,目前國際天然氣市場供大于求,氣價在低位震蕩,“讓白手起家的民企如何競爭?”他反問。
張有生等專家表示,隨著清潔能源的發展和電動汽車、機器人產業快速普及,2030年后中國天然氣產量是否還能繼續增長,是一個很大問號,因此如何加大國內天然氣消費量是國家發改委更重要的目標。
據了解,目前新奧集團在浙江舟山LNG項目正在快速建設,2018年這個項目的首期將竣工投產,首期項目為LNG300萬噸/年。
而9月19日湖北能源(000883)發布公告稱,與舟山市政府、長聯石油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加拿大斯圖爾特能源集團75%股權)已簽訂投資建設舟山LNG接收站項目及配套項目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有媒體稱,浙江舟山LNG二期建成后接收能力達到500萬噸/年,三期建成后接收能力累計達到1000萬噸/年。
“這意味著未來有更多國際天然氣資源將在中國市場競爭,那些希望在中國頁巖氣產業發展的民企將面臨更大的困境。”那位石油央企專家坦言道。
可燃冰尚無商業運行
其實,張大偉也同意地方企業和民企在頁巖油氣方面的發展令人擔心,更表示,天然氣水合物和干熱巖在2030年后才可能有經濟性。
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今年5月10日,我國在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成功。截至7月9日,試開采連續試氣點火60天,累計產氣30.9萬立方米,平均日產5151立方米,甲烷含量最高達99.5%。
8月,國土部、廣東省人民政府、中石油集團公司在北京簽署《推進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查開采先導試驗區建設戰略合作協議》,此次戰略合作協議的簽署,標志著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勘探開發事業進入新階段。
“目前我們只是進行60天試采,這已經比日本等國先進很多了,但是我們目前沒有計劃進行商業運行。”那位石油央企專家說。
而作為地熱能的一種,干熱巖資源量巨大、分布廣泛,排放幾乎為零,熱能連續性好,具有可觀的商業價值。
張大偉表示,近期中國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深處鉆獲236攝氏度的高溫優質干熱巖體,實現了干熱巖勘查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