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購買天然氣可以像在網上掃貨一樣簡單,那你一定覺得不可思議。如今這種不可思 議的事正在發生。當前中國天然氣 市場尚未完全開放,其定價機制仍以政府主導,天然氣的供求矛盾在國內各領域凸顯,實現天然氣合理分配、科學配置變得至關重要,為此互聯網+天然氣的商業模式應時而出。這種天然氣電商模式對促進國內天然氣市場的開放起到積極作用,利于國家所提倡的油氣體制改革和綠色能源革命的發展。互聯網+天然氣電商模式是如何進行的?互聯網+天然氣電商模式的發展如何?在第十屆亞太液化天然氣國際峰會上,業內專家進行了介紹。
誰推動了LNG電商發展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的寧鎖柱經理介紹了中國LNG電商的成長期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LNG電子商務的萌芽期,時間為2014年,其發展的機構主要有上海石油交易所和上海石油交易所西部中心;第二階段是進入期,在2014年后,主要機構包括寧波大宗商品交易所、眾源綠能、氣頭網、淘氣網、深圳石油化工交易所;第三階段是2015年至今,為LNG電子商務B2B的成長階段,主要機構有液市網、好氣網、找LNG網、經營;物聯網模式主要服務于氣瓶、槽車、加液站,由云頂科技、中能智為、LNG168物聯網經營;港華支付與恩鈕誠服公司經營支付通道;信息及撮合模式主要提供價格行情、供求信息、物流市場的服務,主要由液市網經營。
據安迅思調查顯示,從2011年~2015年,中國LNG進口接收站的出站價整體下滑。如今LNG每噸價格在3,300元左右。從進口LNG長約比重分析,中海油占據LNG貿易的半壁江山,中石化、中石油分別占24%和20%,新奧能源占3%,華電集團占4%。
三大貿易促進LNG發展
國內LNG電商貿易主要有B2B船貨、B2B槽批和B2C零售三種方式。B2B船貨貿易需要配備LNG接收站,國內已投產的接收站現有14座,到2020年前還將有14座投產,接收轉接能力達到4,160萬噸/年,槽批量達到19%,長約量達到5,700萬噸,但大部分價格偏高。在B2B槽批貿易中,LNG供應市場將有新的變化。LNG產能將達到8,800萬方/天,增速38.5%;液化工廠開工率不高,僅達到40%;市場出現區塊化、輻射半徑降低;山西煤層氣競爭激烈;青島、廣西碼頭將陸續投產,加速全國競爭;福建市場有待突破,舟山、啟東地區的項目投產將進一步影響格局。
另外,在B2B槽批貿易中,LNG貿易鏈也將有新的變化。供應方面,供大于求的情況更加明顯,覆蓋范圍有限,呈現區塊化,工廠更多要考慮生存問題;物流方面,“原運貿”一體化模式將會分離,貿易公司更傾向建設終端及增值服務,液化工廠直接與終端對接,整合物流商,使物流貼近工廠;合作方面表現為業內整體整合;需求方面將更偏向于一體化采購,如新奧能源、中燃與華潤集團推出的一體化采購方案。其中,華電集團還在向上游領域拓展,積極參與勘探開發頁巖氣活動。B2C零售模式主要服務對象是LNG 汽車用戶和城市燃氣用戶,主要表現在手機APP上的應用,如加氣導航、加氣寶、e 車 e 站等軟件的上線。不僅如此,國內IT大佬也或將加入這一新興市場,如華為、阿里巴巴等企業,LNG市場正在向B2C領域發展。總之,互聯網+天 然氣的商業模式讓傳統的油氣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
樹典型互聯網+創新機
上海市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是國內較為成功的典型機構,由各大股東出資建立,且股東成分復雜,新華社占股 33%,三大油公司各占股10%,下游燃氣公司占股 7%,其它機構也有出資,注冊資本10億元,出資全為現金。截至目前,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共完成 PNG (管道氣)交易67.4億方,LNG交易31.5萬噸,交易總額173億元,成績顯著。寧鎖柱說:“上海石油天然氣中心按照‘先氣后油、先現貨后中遠期、先國內后國際’的發展戰略,勵志成為與美國亨利港天然氣交易中心(Henry Hub)、英國國家天然氣平衡點(NBP)并駕齊驅的天然氣交易中心,成為與歐美、中東地區石油現貨市場具有同樣影響力的亞太地區石油現貨交易中心。”
近幾年,LNG越發受到國內企業青睞,由于LNG貿易對民營資本開放,所以LNG貿易呈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交易中心結合電商模式成為國內LNG貿易模式的一股潮流,通過建立貿易中心將更多的分散貿易集中起來,促使國內天然氣市場更加公平、公正,更加開放,利于氣價改革,對建立健全國內天然氣市場體系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