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國際油價的不斷反彈,一度淡出公眾視野的頁巖氣再度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日前,消息稱中國石化發布了一組關于頁巖氣開發的數據,中石化計劃在2020年前生產100至130億立方米頁巖氣,同時保持2016年頁巖氣開發方面的投資與2015年相同。
記者咨詢中石化相關負責人,她告訴記者,中國石化在重慶涪陵的頁巖氣田在去年年底建成,并且計劃啟動二期50億立方米的頁巖氣產能建設,在2017年建成百億立方米的頁巖氣田。“這是去年12月29日發布的數據”,她說,“之后沒有更新的數據發布”。
而自2009年開始中石化勘探涪陵頁巖氣田以來,直到2014年3月才開始進入商業開發。2014、2015年,國土資源部分別評審認定,涪陵頁巖氣田累計探明儲量3806億立方米,成為全球除北美以外最大的頁巖氣田。
與中石化涪陵頁巖氣田同時中標第二輪頁巖氣礦業權的其余十五家企業,其進展相對較慢,許多項目仍處于前期勘探狀態,尚未進入到實際的商業化開發。“導致目前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很多”,中國石油大學教授董秀成向記者介紹,“技術、商業、地企關系及低油價等因素均在制約中國頁巖氣的發展。”
受制于項目的進展不順,國土資源部的第三輪頁巖氣礦業權招標也遲遲沒有下文,但盡管如此,在6月1日國家發改委聯合國家能源局發布的《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年)》(下簡稱《計劃》)中,依然把以包括頁巖油氣田開發的非常規油氣田開發技術列為15項重點技術的第二位。
頁巖氣技術困境
4月份,國土資源部公布2015年全國頁巖氣勘查新增探明地質儲量為4373.79億立方米,新增探明技術可采儲量達1093.45億立方米。至2015年底,全國頁巖氣剩余技術可采儲量達1303.38億立方米。而在這年,中國頁巖氣總產量為44.7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258.5%。
在此之前,世界能源研究所的一項研究表明,中國的頁巖氣儲量高達30萬億立方米以上,是世界第一。盡管如此,中國頁巖氣的開發面臨技術上的諸多困境。
“對于實力比較低的企業而言,頁巖氣開采需要非常大的投入,往往一個井就要投入上億人民幣。”董秀成告訴記者。“更何況中國目前的頁巖氣開采技術主要集中在實力雄厚的大公司手中,獲得這些技術的成本也比較高。”目前在勘探方面的技術尚未落實,前期用于找氣所花費的成本也是相當可觀的。
依據中國能源網的《2015年中國頁巖氣開發最新進展報告》,中石化在實現商業化開發頁巖氣之前,為了找頁巖氣就花費了20億元成本,打了15口空井。這樣的投入和產出比以及找氣的難度,往往大公司也會面臨諸多困難。
除了鉆井外,在開采方面的技術也存在重大限制?,F有的頁巖氣開采技術,是將大量的水、沙和化學制品注入到頁巖層,壓裂巖層擠出頁巖氣。這種技術對水資源的需求非常大,并且在這一過程中會污染到水源,使得這些用于壓裂巖層的水在后續需要相應的環保處理。
“在單井的鉆探過程中,僅水利壓裂這一技術的成本占比就接近五成。”上述專家告訴記者。目前國內頁巖氣開發經過近幾年的大力研發后,已經基本掌握了水力壓裂技術的要領和絕大部分設備,但一些關鍵設備還必須依靠進口。
卓創資訊分析師劉廣彬向記者介紹,國內頁巖氣開采在單井成本方面與美國的差別巨大。“目前國內單井的開采成本是8000萬到1億左右,但是美國的這一成本就僅為3000萬元,相差巨大。”他說。
“我國的地質條件與美國不太相同,我國頁巖氣儲量較為豐富的地區儲層較深,鉆井難度更大,而且多分布于水資源較為欠缺的地區,”他繼續向記者介紹,“這些都制約著我國目前的頁巖氣開采成本。”
商業化應用瓶頸待破
依據公開資料,目前國內天然氣消費量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僅為5.5%,而世界平均水平為24%左右,差別巨大。同時,2015年國內天然氣產量為1350億立方米,進口量614立方米,對外依存度達30%。
此前,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張玉清也向媒體表示,我國要大力提高天然氣的消費比重,擴大天然氣的使用規模,力爭2020年天然氣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10%左右,2030年天然氣消費占比達15%左右。
面對如此巨大的產量和消費量的提升空間,在目前國內常規天然氣儲量并不豐富的情況下,非常規的頁巖氣開發和商業化應用就成了國內天然氣增量的突破點,但目前頁巖氣的商業化開發還存在著諸多難點。
“我國的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美國差別太大了。”董秀成告訴記者。中國天然氣管道里程約為9萬公里,而美國的這一數據則為中國的7倍,差別巨大。“這樣的天然氣管道里程不足以支撐西南地區的頁巖氣運輸。”
目前西南地區的天然氣管道干線是由中石化建設的川氣東送工程,全長2206公里,向東與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相接。中石化涪陵頁巖氣田所開采的天然氣就主要通過這一管道輸送到東部各省份。
“西南地區地質情況比較復雜,相比東部省份交通十分不便。在這里開采的頁巖氣必須有強大的天然氣運輸管道網絡支撐。”董秀成說。西南地區天然氣用氣量較東部差別較大,在基礎設施建設尚未到位的情況下,即便開采出來天然氣,也沒有辦法進行商業化的應用。
同時,在頁巖氣開發的上游的技術服務市場,目前幾乎沒有相關的技術服務公司提供商業化的開采技術服務工作。“目前比較先進的頁巖氣開采勘探技術主要集中在‘三桶油’的手里,這些技術主要還是服務于他們自己的頁巖氣田。”一位頁巖氣開發領域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